武则天称帝无疑给了唐朝女性一个强有力的启示。谁说只有男人才有资格坐上皇帝的宝座呢?在她退位后,韦皇后和她的孙女安乐公主也开始对皇帝之位虎视眈眈。韦皇后,像年轻时的武则天一样,依靠皇帝丈夫的地位,凭借皇后的身份有了干预政权的机会。她仿佛把武则天的经历学得滚瓜烂熟,按部就班地步步模仿,力图成为历史上第二位女皇。然而,她并没有成功,反而死于李隆基的手中。今天,我们来探讨一下韦皇后为成为女皇帝做了哪些准备,为什么她最终失败,而武则天成功。
韦皇后的前半生充满坎坷。她原本是李显的妻子,但她的前任妻子却被武则天杀害,而她被迫成了李显的继妻。婚后的不久,李治去世,李显继位为帝,但他在位仅一个月就被武则天废除,流放至房州。韦皇后和李显一同流放,途中她生下了女儿安乐公主,夫妻俩连襁褓都没有,李显只得脱下外套为女儿裹身。期间,韦皇后的娘家也在流放中死去,父母和四个兄弟全部去世。韦皇后在房州的艰苦岁月持续了许久,直到武则天最终决定还政给李唐,召李显回京。回京后,韦皇后的儿子和怀孕的女儿因被冤枉为武则天男宠的亲属而被赐死。
展开剩余80%等到武则天退位后,李显再次成为皇帝,韦皇后成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。然而,韦皇后并不满足于此。虽然她的丈夫李显深深爱着她,愿意满足她的所有要求,但她内心的野心却逐渐膨胀。多年在武则天阴影下的艰难日子,让她意识到,只有掌握权力才能掌握命运,尤其是面对武则天所带来的痛苦,她的心中既有敬畏也有仇恨,认为武则天是自己的最佳榜样。她觉得,如果一个女人能做到皇后,那么她的最终目标必定是成为皇帝。
韦皇后从这里开始效仿武则天,逐步为自己称帝铺路。武则天的退位让唐朝的臣子们对女性干政产生了心理阴影,许多大臣纷纷上书要求韦皇后回到后宫安安静静地待着,不要再干涉朝政。然而,韦皇后并没有理会这些上书,反而在李显的支持下,像武则天一样垂帘听政。
韦皇后意识到,自己的势力较为薄弱,没有强大的娘家支撑,她必须拉拢朝堂的支持。在李显与大臣们合作对抗逼迫武则天退位的功臣时,韦皇后也开始通过拉拢武三思等朝中重要人物,来建立自己的势力,甚至传言她与武三思有着私情。通过与这些人的合作,韦皇后成功打压了不少旧臣,稳固了自己的权力基础。
不仅如此,韦皇后还试图通过拉拢后宫才女上官婉儿来扩大影响力。上官婉儿是李治的才人,早在武则天时期便深度参与政务,并且是武则天的重要助手。韦皇后与上官婉儿关系亲密,后者也为她出谋划策,帮助她在李显面前提出了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法令,比如规定父亲可以为被休弃的母亲服丧三年,以及延迟“成丁”年龄至23岁。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韦皇后的声望。
然而,韦皇后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——她的唯一儿子李重润已经去世,这让她在继承问题上面临巨大的困难。为了确保权力的稳固,她选择废掉李显的长子李重福,并立自己的三子李重俊为太子。虽然韦皇后有心把女儿安乐公主扶上皇太女的位置,但这一做法并不符合唐朝的传统,也让李重俊产生了强烈的反感。最终,李重俊因忍受不了母女的压迫,发动了造反,企图杀掉韦皇后母女。
李重俊的叛变,虽然让韦皇后一度心惊,但也让她看清了太子人选的风险。她的眼光转向了李显的小儿子李重茂,希望通过立他为皇帝,借此间接掌控朝政,完成自己的帝王梦。韦皇后开始积极准备,让李重茂成为过渡皇帝,并确保李重福的威胁彻底消失。她的称帝梦想似乎触手可及。
然而,就在韦皇后准备登基之际,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策划了一场宫变。李隆基通过策反禁军,顺利进入宫中,迅速将韦皇后的亲信除掉,最终亲手杀死了韦皇后。这场政变标志着韦皇后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遗憾,她的称帝之梦彻底破灭。
那么,韦皇后为何未能如武则天那样成功登基?事实上,武则天之所以能够成功,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智慧,更因为她有着深厚的基础。武则天的权力是通过多年的政治运作、对大臣的把控以及对李唐宗室的打压得来的。而韦皇后却起步较晚,在李显去世后,才真正开始筹谋自己的称帝之路。她的权力基础并不稳固,宗室与朝廷中的反对力量使她的计划难以实施。最终,韦皇后未能成为第二位女皇,而她的梦想随着李隆基的政变烟消云散。
发布于:天津市汇盈策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